由科技日报社、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主办,中国科技网、国科网创新传媒(北京)有限责任公司承办,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指导的“创新中国·县域创新发展高端研讨会”,7月5日在张家港市举行,政、企、研三方共同探讨分享县域创新发展实践经验,研究县域创新发展新模式。
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冬梅现场作了题为《县域创新——实践探索与政策选择》的主旨演讲,会后,她接受了中国科技网记者的采访,就县域创新的“痛点”如何攻破等问题谈了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。
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刘冬梅
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,“难点”在县域
“首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‘基础’在县域,我觉得是特别确切的说法。”刘冬梅说道。
我国目前一共有2862个县,占国土面积的90%以上;县域人口达到了9.31亿,占我国总人口的70%左右;2016年,县域GDP达到了36.39万亿元,占据了全国经济的半壁江山。另外,大量的中小企业也集中在县域。
刘冬梅说:“到2020年,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。而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的基础,县域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真正抓手和着力点。所以,谈论创新型国家,只强调创业型省份、创业型城市,反而忽略了不论是面积、还是经济都占比大的县域,是不现实的。”
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其“基础”在县域、“活力”在县域,然而“难点”也在县域。刘冬梅告诉我们:
“从一定程度上讲,县域创新具有很大的复杂性。因为县域是上联城市下联农村,对于创新的要求可能更综合、更复杂。而且从我们国家的人才结构来看,人才的流动对县域人才的储备是非常不利的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发展,县域如何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,是面临的一个大难题。所以,县域创新相较于城市创新而言难度可能更大一些。”
同时,刘冬梅还说,在基层,科技进步考核机制难以为继,县域科技管理力量弱化,也不利于县域创新。
试点先行,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
“要解决创新驱动发展‘难点’在县域,还需要一个过程。而且,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,是县域创新必然要谈到的话题。”
刘冬梅说,县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试点先行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。因为我国地域面积广阔,东、中、西部的经济发展程度差距大。在多年的实践中,创新驱动发展在很多地方有着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,可以进行推广示范。
“先从试点做起,然后总结这些来自于基层的成功经验,把这些好的经验做法的模式或政策,提炼到国家层面,再在不同的地域加以推广。这可能是我们解决县域创新的一个突破点。”
此外,刘冬梅还说:“对一产占比还很大的中西部县域来说,如何实现创新要素,如何从城市向农村逆向流动,如何促进市场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,就显得非常现实;但对于工业发展程度比较高,或者二产、三产发展都很高的东部地区县域,要做的就是政府为中小微企业搭建更好的平台,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更为现实。还是要客观、分类的看。”
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,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提升县域创新能力的一个决定因素。因为在一个县域范围内,往往少数几家企业的技术创新状况决定了这个县经济发展的水平,而有效的创新政策恰恰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进步。
四点建议,为“县域创新”助力
“张家港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基础、创新要素具有一定集聚,并且面临转型发展的这些县市是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意义的。”刘冬梅说。